欧盟官网二战功劳苏军变盟军,“失忆”还是“故意”? - 国际在线移动版
资讯不枯燥,其实很有聊。今天要跟各位聊的话题,要从最近欧盟对二战的一次纪念活动说起,有关真实的历史和虚假的记忆。
苏军变盟军,功劳转移啦?
1945年1月27日,苏联军队解放了位于波兰的奥斯维辛-比克瑙纳粹集中营。2005年11月 ,联合国大会指定1月27日为缅怀大屠杀遇难者的国际纪念日。
当地时间1月26日,欧盟委员会网站发布了一篇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针对这一纪念日声明的新闻稿。
其中的一句话,却让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有些恍惚了:“1945年1月27日,盟军解放了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
△欧盟委员会官网:“1945年1月27日,盟军解放了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
苏军变成盟军,这一字之差,解放者的身份可就飞越太平洋了。
俄罗斯驻欧盟代表团27日就在社交媒体上发文,呼吁欧盟委员会予以纠正,“是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而不是盟军”。
△俄罗斯驻欧盟代表团就在社交媒体上发文截图
不过截至北京时间的1月29日,那篇将战功写给盟军的欧盟委员会新闻稿,依旧原封不动。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新闻稿中呼吁,“我们必须记住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反犹太主义和仇恨导致了大屠杀”。
一边呼吁记住历史,但同时又写错历史,并迟迟不予以更正。不得不感慨,如此的纪念颇有些时空错乱之感。
面对错误,欧盟“选择性更改”
欧盟委员会官网的这篇新闻中,为何会出现如此的历史错误,我们不得而知。但俄方已经明确指出错误,欧盟仍不修改就多少有些故意为之了。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27日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一段纪念视频,由于错误地将奥斯维辛死亡集中营的灭绝营与波兰而不是纳粹德国联系起来,而遭到波兰的抗议。对此,28日的时候视频中的标题就被改为“奥斯维辛集中营,德国纳粹灭绝营”。
△美联社报道:在波兰抗议后,欧盟委员会更改了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社交媒体帖文。
欧洲对二战“失忆”美国电影“功不可没”
其实,欧洲一些人或者说西方的舆论中,逐渐抹去苏联在二战时的历史存在,认为盟军特别是美国在二战中“战功最大”是有迹可循的。
法国民调机构“舆论研究所”(Ifop)在2015年发布的一份时间跨度达几十年的调查很有参考价值。
这项调查询问“你认为二战中哪个国家对战胜纳粹德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结果显示,在1945年,57%的法国人认为二战中对战胜纳粹德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是苏联,20%的人认为是美国,12%的人认为是英国。
然而到了2015年,同样的问题,结果却是54%的法国人认为在二战中美国对战胜纳粹德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认为是苏联的降为23%,认为是英国的为18%。
△法国Les-Crisis网站根据Ifop的调查结果制作的图表
历史还是那段历史,但一些人对历史的“记忆”却已大相径庭。
2019年,法新社的一篇报道引用了上述的调查结果,并分析了其中的缘由——冷战。
报道援引法国卡昂二战纪念博物馆馆长格里马尔迪的话说,“1945年,伟大的盟友是斯大林和苏联——他们的角色对法国人来说绝对清楚”,“但50年后,美国赢了,原因很简单,在此期间我们经历了冷战”。
报道还提出了一个概念,“好莱坞效应”——美国电影被认为是“改变历史”的推手之一。
报道称,好莱坞帮助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从1960年代开始,一系列热门电影展示了勇敢的美国人在远离家乡的欧洲战斗。美国在银幕上塑造着自己如何赢得战争。例如,讲述诺曼底登陆的电影《最长的一天》以及《拯救大兵瑞恩》。
△法国24电视台网站报道截图
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对于铭记历史,最后还想聊聊最近一个时期,哈尔滨等东北旅游目的地十分火热,这其中一个地方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令很多人为之感动,那就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铭记历史,绝不是要背着沉重的包袱。正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出口的设计一样,在铭记历史的基础上,人们要向着光明前行,将黑暗留在身后。
但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就有可能再次跌入深渊。
如今,北约在冷战思维回魂的背景下,正持续拱火俄乌冲突,并且将战争之手伸向亚洲,与曾经在二战中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勾搭连环。
此时此刻,再看那些对历史“失忆”或“故意”的动作,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有些人选择性忘记,或者只牢记自己的历史而对其他民族的苦难视而不见,或许是因为他们的心中已经滋生了战争的算计。